(单选题)因张三拒不偿还一年前的十万元现金借款(约定年利率5%),李四将人诉至法院,但因李四丢失了借条原件,面临败诉的风险,最后在法院的调解下,张三自愿偿还李四现金十万元,李四主动放弃利息的诉讼请求。下列法谚的内涵最能体现这一调解精神的是:
A.举证之所在,败诉之所在
B.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
C.无救济,即无权利
D.法者,定分止争也
正确答案:B
解析
第一步,本题考查法律谚语。
第二步,“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”意思是法律不是简单的逻辑规则和经验法则,法律之外还有情理,这是调解精神的体现。定位关键信息“调解”“自愿偿还”和“放弃利息的诉讼请求”,可看出张三和李四在法院的调解之下,一个是自愿偿还债务,一个是主动放弃利息,符合这句话的含义。
因此,选择B选项。
拓展
A项:“举证之所在,败诉之所在”意思是诉讼胜败在于举证,体现的是举证责任原则。与题干不符。
C项:“无救济,即无权利”也叫做“救济先于权利”或“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是权利”。这句话强调的是救济对于权利实现的重要作用,而题干中强调的是调解精神,与题干不符。
D项:法律中常用“定分止争”表示确定物的权属。“定分止争”中的“分”就是今人所指之“权利”,只有确定权利归属,才能减少权利归属的不确定性,防止纠纷的发生,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。但这与题干内容不符。
考点
常识判断
法律
经济法
来源
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《行测》真题(市地级)第10题